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在津成立|全球百事通
(相关资料图)
津云新闻讯:4月8日至9日,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委会在津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姜尔烈教授任主任委员。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迄今在全球范围内已完成100万例临床移植。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某些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同时它还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也可起到根治作用。
姜尔烈教授介绍,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推动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领域发展,工作主要聚焦四个方面:医学培训、医疗援助、学术科研和科普教育。医学培训方面,组织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医生进修、培训,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医学培训活动。医疗援助方面,为经济困难的需要进行造血于细胞移植患者提供资金、物资和基本医疗救治的援助项目。学术科研是指支持医疗机构、有医学科研立项资质的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医学研究项目、推广科研成果,进行新技术推广等项目。科普教育是针对患者及大众开展造血于细胞移植相关医学科普知识、对于基层医生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疾病专业知识科普。
“我国造血干细胞年度移植数不断增长,最近几年,每年有接近2万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越来越普遍,但大众对它仍是‘误会颇深’。”姜尔烈教授指出,为让更多基层医生和有需要的患者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真相,让患者最大限度受益,科普教育是专委会工作的重要组成。
他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例解释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使用患者自身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进行化疗后的造血功能重建,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等诸多优势。但这种移植却被很多患者认为“不保险,容易复发”,这也使得我国自体干细胞移植数量仅占移植总数的1/4,远远低于欧美2/3的平均水平。“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很多药物给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提高、患者群的扩大、疾病的缓解包括微小残留病的清除等带来了很大帮助,不要因为观念的原因轻易拒绝自体移植。”他表示。
姜尔烈教授同时强调,干细胞移植不是极端的治疗手段,也不是无奈之下的“最终选择”。事实上,对于某些疾病,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来说,化疗缓解后即应尽快开始移植。只要适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疾病,60%及以上患者可以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据悉,大会围绕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度探讨,同时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进行详细规划。未来,专委会将与相关学科紧密协作,建立适合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培训体系、学术交流体系和科普教育机制,并持续招募新项目,推动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高质量发展。(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标签: